5月17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太和县第三届社会文物(器物)捐赠(上交、移交)及展出仪式”隆重举行。县政协副主席肖志强,市文物局局长董波,市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县文旅体局局长曹冬青、副局长龙建辉及部分文物(器物)捐赠(上交、移交)者等出席活动仪式。
这次包括界首市、亳州市、太和本地的43位社会人士和2家公安单位,把平时在农田或工程建设中捡拾、或家族传承、或公安执法收缴后移交博物馆的一大批共计24027件文史资料、文物器具等文物(器物)无偿捐赠(上交、移交)给太和县博物馆收藏。参与捐赠者,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六、七岁的学生;有满腹经纶学者,有大字不识农夫农妇;有农民、工人、干部、教师;捐品上至史前,下至民国晚期,时间跨越五千年;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玉、石、青铜、铁、瓷、木、陶、纸、竹、化石、军事武器等,尽显其中;有捐四五十件,有捐三两件,有捐一件的;有捐文物的、有捐民俗品的;有本地的,也有临近市、县的。
这批文物弥补了太和县博物馆藏品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教育价值,特别是捐赠(上交、移交)的陶器、铁器、铜器、瓷器等,填补了该类馆藏文物的空白,对进一步研究太和历史以及本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深化太和及其周边群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把太和县博物馆办成一个全民的、大众的博物馆打下了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