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画,历经岁月磨砺或天灾人祸,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然而,在装裱修复师一双巧手的“治疗”下,残破的古字画最终化腐朽为神奇,生动鲜活的再现青春容颜,成为蕴含宝贵历史信息的传世瑰宝。
今年70岁的滑国东就是我们太和县的一名古字画装裱修复师。今年,他被列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滑国东自幼随着父亲学习,他尤其对宋代宣和装裱及工笔重彩和古旧书画修复中骨胶的运用深有研究。其技艺得到省内外藏家及群众的喜爱。
非遗传承人 滑国东:
下学的时候,十来岁就和我的父亲搞装裱字画和复修了,八零年开放过以后,我随父亲来到文化馆,受文化馆他们领导的委托邀请一直干到现在,在这当中呢,我也给太和县人民服务不少,也成就了不少的古老字画。
古字画装裱修复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装饰和修复还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旧字画在传世的过程中,由于收藏保管不善使书画产生破洞、糟朽断裂等等,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影响古旧书画的寿命和艺术价值,会朽烂而毁之一旦。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艺过程,工序繁杂,“毛病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非遗传承人 滑国东:
看人家客户拿来的东西烂到了什么程度,一伸开一看心里就有数了,得使什么方法把这个活来完成,这个画给人家成全好,这个画呢有用水泡的,有干泡的也有在案子上泡的。
那么,一幅古旧字画通常要经过哪些修复流程呢?说话间,滑国东便开始拿着一幅破旧的字画进行了演示。只见他先在案子上均匀地喷上清水,再铺下一层厚厚的专用油纸,然后持硬毛刷反复刷,挤去纸下空气,直至平整。
非遗传承人 滑国东:
在水里泡的东西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泡到啥程度我都感觉出来咯。有时候泡一天了,两天了,三天了,需要泡三天,但是这个三天呢不放心,得用手在水里一淌,我手一淌我就知道管捞出来不管捞出来,可管揭的,这要是管揭了就捞出来把水控干,空的不要干狠了,湿漉漉的。伸开然后再铺上纸,打平,从背面,画的正面朝下……
据滑国东介绍,破损字画上案前,要先把字画的废边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仅仅留下画心部分,以避免在揭开画心的时候碍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三天后用毛巾吸干水分,就开始一层一层地揭背纸,针对画心缺失部分,用颜色相近的宣纸予以补齐,再用细毛刷蘸浆糊轻刷使之贴合,最后重新托裱贴在硬木板上,置于阴凉处,慢慢阴干后,再给缺失的书画补色修复,就算完工了。
非遗传承人 滑国东:
揭裱这个最困难的呢就是怕这个起皮,脱落的、起皮的、断的,这个难度是最大的。但是像这样的活我做的也多。
一幅千疮百孔的古书画,经过一双妙手的修复,重焕古风神韵,这是古代书画修复技艺的巧夺天工,也是修复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从事装裱多少年,期间遇见最难弄的几件,滑国东记忆犹新。
非遗传承人 滑国东:
梁巘的一副,孙家鼐的一副,还有明代的一个黛西的,黛西的这个是最难的活,我和我儿子干了半个月的活,那张画碎,起皮,糟,没有经验的就是一把面胡子,我的经验不能说很多吧,但是我能想办法把这个活干好了,成全起来了,当事人高兴的很。但是这几个作品弄好之后呢,我感觉我很高兴,很自豪。
这项中国独有的传统技艺,滑国东老先生更是想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非遗传承人 滑国东:
我这个技术呢,总的来说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吧,从这几代搁起来算,但是我也想继续朝下传承下去,不但传承我的儿子,而且我还想朝社会的方面发展,有愿意来学的,我也要教,发展大的,让他们都懂得,都爱惜以后的古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