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强化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健全联控联保责任体系,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制。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紧紧抓住招生入学关键环节,坚持控辍保学与招生入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做到应入尽入。强化防辍措施,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开展全覆盖返校排查工作,常态化开展数据台账核查推动实现部门数据共享,实行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及台账销号管理,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提高资助对象认定精准度,确保一般脱贫家庭学生、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突发严重困难户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低保边缘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学生、经济困难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支出型困难家庭学生和其他低收入家庭学生等“14类特殊群体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稳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因地制宜加强乡村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原则,配齐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持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加快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加强高质量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补充。继续实施优师计划,加强高质量中小学教师培养补充;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培训农村地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根据“国培计划”省级项目规划,结合太和实际,合理设置县级培训项目,与省级、市级项目相错位又上下衔接贯通,更加突出实施重点和农村骨干教师发展需求,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引领性培训,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薄弱学科骨干教师深度培训,持续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端引领人才,为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师资支撑。
提升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深化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制定全县中小学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方案,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智慧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组织专项信息化培训、交流研讨活动,更新全县各学校领导者管理理念,提高一线教师的应用水平。完善激励机制建设,开展以“智慧课堂”为主题相关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发掘并积极推广各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做法和优秀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